臘八節,您喝臘八粥了麽?

2018/01/2426310



今天是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農(nong) 曆丁酉年 臘月初八


臘八節:農(nong) 曆臘月初八

古代十二月祭祀“眾(zhong) 神”叫臘,因此農(nong) 曆十二月叫臘月。臘月初八這一天,舊俗要喝臘八粥。傳(chuan) 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,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,以後民間相沿成俗,直至今日。


臘八節習(xi) 俗


臘八節:喝臘八粥。

臘八節(陰曆十二月初八日),中國老百姓有吃臘八粥的傳(chuan) 統習(xi) 俗。



“臘八粥”又叫佛粥、福壽粥、五味粥和七寶粥。據《辭海》“臘八粥”條中雲(yun) :“十二月八日為(wei) 釋迦牟尼佛成道日,故寺院取香穀及果實造粥以供佛。其後民間亦相沿成俗。”




據載,中國有的寺院在臘月初八以前,由僧人手持金本盂,到處沿街(途)化緣,將收集的米、粟、棗、麻、果仁等材料造成臘八粥,分發給民眾(zhong) ,吃了據說會(hui) 得到佛祖的保佑,所以人們(men) 叫它做“佛粥”。南宋陸遊有詩雲(yun) :“今朝佛粥更相饋,反覺江村節物新。”






而杭州名刹天寧寺,內(nei) 有一儲(chu) 藏剩飯的“棧飯樓”,寺僧每日把化緣得來的剩飯曝幹,積一年到臘月初八煮粥,供信眾(zhong) 享用,稱為(wei) “福壽粥”。

至今,中國東(dong) 北、西北、江南等地區,人們(men) 仍保持著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(xi) 俗。


臘八節吃什麽(me)





臘八粥


臘八粥製作原料大米50克,黃小米50克,粘黃米50克,糯米50克,秫米(粘高粱米)50克,紅小豆100克,蓮子100克,桂圓100克 花生米100克,栗子100克,小紅棗100克,白糖適量。





製作方法:


1、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,再放入蒸籠,用旺火蒸約1小時,蒸熟取出備用。

2、將桂圓去掉皮、核,隻要肉;將栗子剝掉殼及衣。

3、鍋內(nei) 放入適量的水,然後把秫米、紅小豆、花生米、小紅棗洗幹淨倒入鍋內(nei) 煮,待煮成半熟時,再將大米、黃小米、粘黃米、糯米洗幹淨倒入鍋內(nei) 一起煮,待鍋開後,再用微火煮。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,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(nei) 攪拌均勻,開鍋後再煮一會(hui) 移下火來,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(nei) ,撒上白糖。如今超市裏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,但您也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(xi) 慣以及身體(ti) 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,熬出的臘八粥會(hui) 獨具特色。





臘八豆腐


“臘八豆腐”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(chan) ,在春節前夕的臘八,即農(nong) 曆十二月初八前後,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製豆腐,民間將這種自然曬製的豆腐稱作“臘八豆腐”。




臘八蒜


泡臘八蒜是北方,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(ge) 習(xi) 俗。顧名思義(yi) ,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。其實材料非常簡單,就是醋和大蒜瓣兒(er) 。做法也是極其簡單,將剝了 皮的蒜瓣兒(er) 放到一個(ge) 可以密封的罐子,瓶子之類的容器裏麵,然後倒入醋,封上口放到一個(ge) 冷的地方。慢慢地,泡在醋中的蒜就會(hui) 變綠,最後會(hui) 變得通體(ti) 碧綠的,如 同翡翠碧玉。





臘八麵


我國北方一些不產(chan) 或少產(chan) 大米的地方,人們(men) 不吃臘八粥,而是吃臘八麵。隔天用各種果、蔬做成臊子,把麵條擀好,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麵。





臘八由來


臘八節因臘日而來,是農(nong) 曆臘月重大的節日,日期為(wei) 臘月初八,古代稱為(wei) “臘日”,俗稱“臘八節”。



“臘”的含義(yi) 有三:


一曰“臘者,接也”,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(《隋書(shu) ·禮儀(yi) 誌》記載);

二曰“臘者同獵”,指田獵獲取禽獸(shou) 好祭祖祭神,“臘”從(cong) “肉”旁,就是用肉“冬祭”;

三曰“臘者,逐疫迎春”。



臘八曆史


自上古起,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(包括門神、戶神、宅神、灶神、井神)的祭祀儀(yi) 式,祈求豐(feng) 收和吉祥。夏代稱臘日為(wei) “嘉平”,商代為(wei) “清祀”,周代為(wei) “大蠟”;因在十二月舉(ju) 行,故稱該月為(wei) 臘月,稱臘祭這一天為(wei) 臘日。


《祀記·郊特牲》說蠟祭是“歲十二月,合聚萬(wan) 物而索饗之也”,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,和米共煮一鍋,是合聚萬(wan) 物、調和千靈之意。


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(ge) 戌日,後來佛教傳(chuan) 入,把臘八節定為(wei) 佛祖成道日。佛祖成道日與(yu) 臘日融合,在佛教領域被稱為(wei) “法寶節”。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。



據傳(chuan) ,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,靜坐六年,餓得骨瘦如柴,曾欲棄此苦,恰遇一牧羊女,送他乳糜,他食罷盤腿坐於(yu) 菩提樹下,於(yu) 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,為(wei) 了紀念而始興(xing) “佛成道節”。中國信徒出自虔誠,遂與(yu) “臘日”融合,方成“臘八節”,並同樣舉(ju) 行隆重的儀(yi) 禮活動。


從(cong) 此,各地佛寺作浴佛會(hui) ,舉(ju) 行誦經,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,牧女獻乳糜的傳(chuan) 說故事,用香穀、 果實等煮粥供佛,稱“臘八粥”。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(men) ,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。





民間順口溜:


小孩小孩你別饞,過了臘八就是年。臘八粥喝幾天,哩哩啦啦二十三。二十三糖瓜粘。


二十四掃房子。二十五做豆腐。二十六煮煮肉,二十七殺年雞,二十八把麵發,二十九蒸饅頭,三十晚上玩一宿, 大年初一扭一扭。


今天臘八,美味臘八粥你會(hui) 做嗎?